-
公安部决定: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2022-03-02公安部决定,自3月1日起至12月31日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3月2日召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反拐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迅速组织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公安部要求,要深刻认识当前拐卖犯罪新形势新特点,重拳出击、多措并举,将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作为今年重点任务来抓,迅速掀起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新高潮,快侦快破拐卖现案,全力侦破拐卖积案,严惩一批拐卖犯罪分子,解救一批被拐妇女儿童,坚决铲除拐卖犯罪滋生土壤,建立完善预防、打击、救助、安置一体化工作机制。公安部要求,要集中摸排一批线索,特别是对来历不明的流浪乞讨、智力障碍、精神疾病、聋哑残疾等妇女儿童要全面摸排,确保底数清、情况明。要深化“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会同社区、街道和村组深入群众家庭,走访福利院、救助管理机构等,全面梳理排查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线索,重点排查疑似被拐人员,充分发挥民政、卫健、妇联等部门职能优势,在福利救助、卫生健康服务、走访慰问等工作中及时发现拐卖犯罪线索。要建立健全举报机制,广泛发动群众揭发检举涉拐线索。对疑似被拐人员和寻亲人员,要第一时间采集DNA等信息,加强信息研判,为专项行动提供有力支撑。公安部要求,要以打开路、全警动员,集中侦破一批案件。要快破现案,对失踪未成年人、疑似被拐卖被侵害妇女立即启动快速查找机制,确认为拐卖案件的要严格执行“一长三包”责任制,力争现案全破、盗抢儿童案件必破。要多破积案,在常态化侦破拐卖儿童积案的同时,重点攻坚拐卖妇女积案,全力组织开展攻坚突破。要督办大案,公安部将挂牌督办一批久侦未破、影响恶劣的重大案件。要缉捕逃犯,集中发布通缉令,全力开展缉捕,会同最高检、最高法联合发布通告敦促拐卖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要组织刑事技术专家开展比对会战,集中查找解救一批被拐妇女儿童。要充分发挥反拐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强被拐妇女儿童的康复安置、关爱帮扶、隐私?;ぃ镏渌忱毓榧彝?、融入社会。公安部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全力,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要强化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最大限度铲除拐卖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要强化宣传发动,全面推动反拐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切实增强全民反拐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全国妇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就拐卖受害人救助、安置、关爱等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公安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公安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牵头部门作用,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拐卖犯罪,深入推进反拐工作,有效遏制拐卖妇女儿童犯罪。2021年,全国拐卖妇女儿童案件与2013年相比,降幅达到88.3%,其中群众高度关注的盗抢儿童案件目前年立案不到20起。拐卖犯罪的高峰期集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滋生拐卖犯罪的土壤尚未完全铲除,还有一批积案没有侦破,拐卖犯罪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预防、发现、打击、解救、安置等工作机制尚不完善,打击治理工作还任重道远。公安部已牵头成立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公安机关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精心组织开展专项行动,确保专项行动打出声威、打出实效,坚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来源:公安部刑侦局微信公众号
-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罕见病实验室成立 200多种儿科罕见病种可诊断2022-03-02近日,北京儿童医院成立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罕见病实验室,可诊断超过200种的罕见病。“约80%的罕见病由遗传因素导致,因此提升基因检测的能力,对于罕见病的早诊早治具有重要意义?!北本┒皆焊痹撼?、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罕见病中心副主任李巍说,新成立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罕见病实验室,通过细胞遗传学诊断平台、遗传代谢产物筛查平台、分子遗传学诊断平台,以及专业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团队,可诊断罕见病种类超过200种。本月,北京儿童医院还发布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新巢计划”,可对200余种可干预的严重遗传病进行筛查。 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罕见病中心主任张国君介绍,全世界发现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其中超4000种为儿科罕见病。我国约有2000万罕见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超20万人,约72%在儿童期发病。罕见病存在致残致死率高,医师知晓率低的特点,有30%患者在5岁前死亡,而误诊率则高达42%。要改善这种局面,张国君认为,应建立完善的、全链条的诊疗体系,加快发病机制研究和“孤儿药”研究。近5年,该院住院诊治的罕见病目录疾病患儿6039例;近3年,门诊诊治罕见病目录疾病患儿26396人次。“患儿的随访情况令人喜忧参半?!闭殴樯?,超过60%的患儿病情好转,甚至康复;约15%病情得到稳定。也有约10%的患儿因病情过重或就医、诊断错过最佳时机,在会诊一年内去世。李巍介绍,2018年,有关部门制定了含121种罕见病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2019年,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成立,覆盖全国324家医院;全国已注册的罕见病患者组织已有130家。该院也于2021年成立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罕见病中心。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园视力检测与近视防控相关服务工作的通知2022-03-01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园视力检测与近视防控相关服务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厅、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 为落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和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部署要求,各地在定期开展学生视力监测、完善学生视力健康档案、强化视力管理和近视干预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仍有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入??故恿觳饣蚣觳?、违规违法提供无资质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干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损害学生视力健康,严重侵害了学生利益。为进一步规范校园视力检测和近视防控相关服务工作,切实维护儿童青少年健康和权益,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严禁无资质机构入??故恿觳?。各地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开展学生近视等常见病监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时,要对相关检测机构严格把关,坚决杜绝无资质的机构入??故恿觳狻QW橹寡恿嗖?、检测等工作,应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开展。 二、严厉打击虚假违法营销宣传行为。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近视防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从严查处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度数修复”等误导性表述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进行营销宣传的行为,严厉打击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商业广告的行为。 三、严控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质量。禁止向校园提供未获得相关资质的近视防控产品和相关服务,坚决避免造成学生视力健康“二次伤害”。采用质量认证手段推动近视防控工作,积极开展教室照明和读写台灯等健康照明产品、桌椅人体工效学产品、眼视光产品、学习用品、验光配镜服务等认证工作,提升近视防控相关产品质量和视觉健康服务水平。健全政府、行业、社会等多层次的认证采信机制,广泛宣传获得认证的眼视光产品和服务,为持续优化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保障。 四、严格视力监测数据安全管理。监测组织部门、学校和检测机构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加强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应用等全周期安全防护。不得私自对外泄露学生个人和视力等信息,不得与第三方共享用于商业用途,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严格视力检测与相关服务督导检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履行职责、协同配合,对检测人员资质、工作流程和方法、质量控制以及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提供情况等开展专项检查和督导,严肃处理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的机构,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2022年2月10日
-
全国政协委员张丽莉: 尽快建立全国性残疾人基本辅具适配补贴制度2022-03-01“我国有超过8500万残疾人、44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以及数量庞大的伤友、病友。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到2030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预计达6000万以上,到2050年达9000万。我国还是慢性病大国,人数超过2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有使用辅助器具的需要?!比?、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残联副理事长张丽莉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她将提案建议尽快研究建立全国性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辅助器具是指改善、补偿、替代人体功能的产品,是帮助各类功能障碍者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生活参与能力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张丽莉表示,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服务,《“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又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要加强服务专业化建设、进一步丰富辅助器具产品供给等,到2025年,有需求的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率将达85%以上?!敖昀?,各级党委和政府为部分残疾人免费适配了轮椅、拐杖、助行器、盲杖、假肢、人工耳蜗、助听器等残疾人常用的辅助器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困难,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钡爬隼蚯康?,目前我国辅助器具全免费配送受益面不广,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受人力、财力与物力的影响,仅能配发简单的辅助器具,为残疾人提供最基本的少数几种产品,且持续性差,残疾人缺乏自主选择权,特别是项目性、任务性的辅助器具配送,使辅助器具服务仍停留在‘有什么配什么’的状态,很难兼顾每位残疾人的差异化需求?!本菡爬隼蚪樯?,为打通助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北京、江苏、福建、广东等少数发达地区建立了普惠性的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制度,但多数地区缺乏相应制度保障残疾人获得基本辅助器具服务。因此,张丽莉建议财政部、国家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建立全国性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耙皇且⒉固逊值;啤>阎Ц恫扇」也普固氲胤讲普固嘟岷系姆绞?,具体经费支付比例依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而异?!闭爬隼蛩担骸岸且魅凡固段в氡曜肌N行枨蟮牟屑捕倌旰统种げ屑踩烁璨固?。其中,低保、低收入待遇、不满16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年满16周岁的在校残疾学生等残疾人享受100%辅具补贴,其他持证残疾人享受50%补贴,实现人群全覆盖?!闭爬隼蚧菇ㄒ椋莶屑踩诵枨?,分类制定《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目录》,规定辅助器具类型、适用人群、补贴标准、使用要求和评估要求等。探索动态遴选机制,保障辅具产品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促进辅具产品与残疾人选择的有效衔接,最大可能满足残疾人对辅具服务的多维需要和高层次需求?!敖⑷圆屑踩嘶靖ㄖ骶呤逝洳固贫?,是从根本上改善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状况的治本之策,也是有效扩大市场需求、带动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将辅助器具纳入国家医疗保障范围或建立辅助器具补贴等福利制度保障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闭爬隼蚪ㄒ橄喙夭棵藕筒辛橹杓示?,总结北京、江苏、福建等地辅助器具补贴制度建设的有效经验,尽快研究建立全国性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从救助对象、补贴标准、服务流程、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从而为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服务提供制度性保障?!奥悴屑踩烁ㄖ骶咝枨螅褪侵η蛲虿屑踩思捌浼彝ゴ丛烀篮蒙钭钪苯?、最有效的手段。希望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建立全国性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提升辅助器具服务质量,更大程度惠及残疾人,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作出积极贡献?!闭爬隼蛩?。 (来源:人民政协网,作者:赵莹莹)
-
政策“扎堆”发布—— 儿童福利与保护平稳迈进2022-03-01春节后,多地儿童福利和保护领域的政策有所突破。省级和地市级层面频频出台“十四五”儿童福利事业发展规划,本刊近期报道了重庆市出台首个儿童福利与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截至目前,各地出台该项规划已成“连续动作”,且各有特色。从省级层面来看,安徽省民政厅公布的《安徽省“十四五”儿童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同样是该省首个儿童福利事业发展专项规划,重点推进儿童福利保障工程、儿童助医助学工程、儿童福利服务机构优化提质工程、未成年人?;と认呓ㄉ韫こ?、基层未成年人?;すぷ魍缃ㄉ韫こ痰?大工程建设。该规划提出,要建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000个以上,到2025年,全省县级未成年人救助?;せ故迪秩哺恰=诜⒉嫉摹读赡《⒄构婊?021—2030年)》包括7个领域,共71项主要目标、89项策略措施。该规划提出,加快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普惠托育机构和托位数量持续增加,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个以上。同时,城乡社区儿童之家覆盖率进一步巩固提高,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监测预防、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五位一体”的基层儿童保护机制有效运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通并有效运行全国统一的儿童保护热线。山东威海、江西宜春等地,近期也出台了专项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从其内容可以看出,“十四五”期间,当地在儿童发展方面的投入将显著增加。例如,宜春市将完善城乡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和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各地儿童福利水平也在提升。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近期发布消息称,今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孤儿养育津贴标准。儿童福利机构内孤弃儿童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249元提高到1500元,机构内临时监护照料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照此标准执行;社会散居孤儿(含感染艾滋病病毒儿童)由每人每月937元提高到1000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参照社会散居孤儿津贴标准执行,分别从每人每月937元、531元统一提高到1000元。儿童保护网正在织密。在提高孤儿养育津贴标准的同时,宁夏未成年人?;せ迫娼?,去年共有6万余名孤儿、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得到关爱。该区实现了自治区、市、县三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全覆盖。四川省将修订该省的未成年人?;ぬ趵菇闪⑹〖段闯赡耆吮;せ?,并通过培训提升全省儿童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分析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未成年人?;すぷ骰迫〉猛黄菩越?,全国省、市、县三级“未保”工作协调机制实现全覆盖。2022年,儿童福利与?;すぷ鹘偕咸ń祝鞯囟⒄瓜喙卣叩姆⒉既越中?,例如完善0-3岁儿童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未成年人?;な痉洞唇ɑ疃?、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等,让更多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 (来源:人民政协网)
-
2022年“双减”怎么干?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发布明白卡2022-03-01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多项内容与未成年人直接相关2022-02-24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也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意见》中与未成年人直接相关的内容。点击阅读原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
78家高校基金会六年接收大额捐赠303.6亿元,这份观察报告都透露了哪些细节?2022-02-18一直以来,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都是社会捐赠主要流向之一。一方面,我国高校近年来接收的社会捐赠总额不断增长;另一方面,高校接受捐赠形式愈加多样化,单笔捐赠金额也屡破纪录。2015年至2020年,共有78家高?;鸹峤邮展蠖罹柙ㄏ钅烤柙芏畲笥诘扔?000万元),协议捐赠总额380.8亿元,到账总额303.6亿元,其中2020年到账总额突破1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新发起的大额捐赠项目有望超过100个,协议捐赠总额接近200亿元,达到历史新高。2月17日,备受关注的《2021高?;鸹岽蠖罹柙鄄毂ǜ妗罚ㄒ韵录虺啤侗ǜ妗罚┰诰┓⒉?。高校大额捐赠主要来自哪里?捐赠主要用在了哪些地方?哪些高校接收社会捐赠最多?《报告》对上述问题作出了一一回应。区分协议捐赠金额与到账捐赠金额据记者了解,《报告》由明善道(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发起和执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报告》梳理了社会捐赠总额前100名的中国高?;鸹崮瓯ǖ裙缎畔?,统计了2015年至2020年共计78家中国高校基金会接收的大额捐赠(项目捐赠总额大于等于1000万元),包括到账方式、用途、管理形式、信息披露方式等信息?!氨ǜ嫜∮酶咝;鸹崮瓯ㄊ萁蟹治觯菹晔?、内容丰富,并首次从一些新的维度分析了高?;鸹岬姆⒄垢趴觯缜中榫柙鸲钣氲秸司柙鸲?、捐赠用途的具体分类、发展趋势和项目管理的状况、信息披露的方式与程度等。这不仅让大额捐赠人对于行业的整体形势有更全面的认识,也有助于公众对相对神秘的高校基金会进行更系统的了解。虽然限于基金会年报信息的局限,数据的完整性还有待提升,但作为一份给到大额捐赠人的参考指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邓国胜在表示。数据分析之外,《报告》还包括大额捐赠人访谈、大额捐赠优秀案例、“他山之石”等内容,“呈现了大额捐赠现状和对趋势的关键洞察,希望为大额捐赠人提供一份参考指南,共同助力中国高等教育在社会力量的支持下越办越好,我们希望可以持续做下去?!?《报告》主编、明善道总裁赵坤宁表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谈道,“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来自社会的大额捐赠是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也是我们让财富向善的一个重要载体。所以这份报告给高?;鸹岬姆⒄勾戳诵碌氖咏牵踩没鸹岬墓ぷ鞲兄断低车闹С?。我觉得对中国公益慈善界、对大额捐赠人以及整个教育界都是很有意义的?!?1%的大额捐赠来自企业/企业家《报告》显示,2015年至2020年共统计到982笔大额捐赠,涉及733个项目,协议捐赠总额380.8亿元,到账总额303.6亿元,高校大额捐赠中位数为1950万元;统计到1亿元及以上的捐赠项目111个,占项目总数的15%。高校大额捐赠整体呈上升态势,2020年到账总额突破100亿元,创新高。相比2015年增长超四倍,快于社会捐赠整体增速。这些捐赠来自哪里?《报告》显示,81%的大额捐赠项目来自企业、企业基金会、企业家及企业家个人基金会,或由以上四者联名捐赠。而在这部分捐赠中,53%由民营企业及其基金会捐赠,49%由来自房地产、金融、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企业或企业家捐赠。这一特点与中国整体社会捐赠的主体构成、行业分布一致。同时数据显示,来自校友的大额捐赠有188个,占比26%。事实证明,校友是高校的宝贵财富和最有价值的大额捐赠人群体之一。基于捐赠人的捐赠情况,《报告》推出了“对中国高等教育最有承诺的大额捐赠人榜单”——“青云壮志榜”。入榜捐赠人为2015年至2020年与高?;鸹岷献鞣⑵鹆礁龃蠖罹柙钅康木柙魈濉8莘⑵鸫蠖罹柙钅康氖?,入榜捐赠人被分为三个梯队:第三梯队为2015年至2020年发起二到四个项目的大额捐赠人;第二梯队为发起五到九个项目的大额捐赠人;第一梯队为发起10个及以上项目的大额捐赠人。榜单还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专题网页、留本用息三个指标呈现上榜大额捐赠人参与管理的现状。结果显示,近一半的大额捐赠人有持续参与的意愿,对所捐项目的管理和成效也比较重视。“双一流”高校最受青睐这些资金具体捐到了哪里?《报告》显示,位列教育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即“双一流”)的高校在78所接收过大额捐赠的高校中占比为45%,但这45%的高校接收了69%的大额捐赠和84%的协议捐赠,是大额捐赠青睐的第一梯队。同时引人注目的是流向“非双一流”高校的大额捐赠有显著上升:从2015年到账金额可忽略不计,增长到2020年到账金额占比23%。捐赠方向上,72%的捐赠项目披露了用途。该《报告》将捐赠用途分为10大类,其中“院系学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建设”“奖学金”“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大额捐赠的五大用途?!盎∩枋┙ㄉ琛崩嗟南钅拷鸲钪形皇罡撸霸合笛Э平ㄉ琛弊?017年以来超过“基础设施建设”,成为10大类用途中最热门的捐赠方向,该领域里医学又最受大额捐赠瞩目,在2015年至2020年间共有38个项目涉及。值得注意的是,在“院系学科建设”大类中,建设管理学科的项目中校友捐赠比例最高,达到50%;建设医学学科的项目中非校友捐赠的比例为最高,达到84%。信息披露有限,使用情况待解资金使用方面,《报告》发现受信息披露限制,大额捐赠项目管理的公开信息甚少。仅通过是否成立专项基金、是否注明留本永续来观察,可看到仅有20%的大额捐赠项目包含留本永续、长期实施的部分;仅有6%的大额捐赠项目成立了专项基金;仅有1.8%的项目既成立了专项基金,又是留本永续。捐赠总额在1亿元及以上的项目留本永续和设立专项基金的比例高于亿元以下项目,表明目前高?;鸹岫杂诔て谑凳┑某蠖罹柙钅抗芾斫衔厥?。从具体用途来看,“奖学金”“人才建设”“具体研究”等用途的大额捐赠项目在专项基金和留本永续类中占比突出。信息公开方面,报告发现仅有12%的大额捐赠项目在年报、学校/基金会网站、专题网页三个维度均有披露;有68%的项目在大学基金会年报中有所披露,而有专题网页的仅有16%;设立了专项基金的大额捐赠项目和留本永续项目在年报、专题网页等信息披露维度均有出色表现。整体而言,大额捐赠项目在信息披露上较为低调,认定为慈善组织的高?;鸹嵩谒行畔⑴段壬系谋硐志庞谖慈隙ù壬谱橹母咝;鸹??;谏鲜龇治?,《报告》对大额捐赠人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做大事,与学校的长远发展、学科建设灯重大规划结合;二是重参与,不仅给钱还要参与管理,投入更多时间和经历的捐赠人更受敬仰;三是放眼社会,与高校一起做推动地区进步的事;四是持续资助,想要更快看到改变的发生就要持续资助,比别人更快迭代;五是适合即好,做公益有多种方式(如增加资源、建立生产力和增加改变),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本文来源:公益时报,作者: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