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肖月: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者的成长之路2021-06-15作者:梁肖月任职机构: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群学社区服务中心我与社区结缘是在十一年前,从社区工作者的角色开始接触基层社区,八年前又以社会组织从业者的身份在社区推动公益项目;五年前以实务研究者的视角扎根城市社区培育社区社会组织。虽然在身份上几经变化,视角也有所不同,然而却一直扎根在基层社区,从未离开过。由于在十余年间一直处于工作与学习交织的状态,因此逐渐清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与方向,是从“社区”到“社会组织”、再到“社区社会组织”慢慢聚焦的过程。一、社区——我与社区的不解之缘(一)误打误撞叩响社区大门前有“大学生村官”推动农村社区的建设,后有“大学生进社区”,为城市社区治理带来新鲜血液。抱着对于新鲜事物试一试的心态,报考了社区工作者,就此与社区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考社区工作者类似于考公务员和事业编,也会经历笔试、面试、政审、体检等一系列流程,尤其是在当年能够解决大学生社工(社区工作者)户口的时期,竞争则更为激烈。也许是与社区有缘分,顺利通过了考试与审核,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者。当年与我同批入职社区的共有13位伙伴,街道办特意为我们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新社工入职培训,我也逐渐了解了什么是社区居委会、什么是社区工作者、什么是社区工作,慢慢打开了属于我的社区大门。新社工是由社区书记亲自接回社区居委会办公室的,然而初次踏入所工作的社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由于我所居住的社区并非所工作的社区,虽然都是在同街道内,但如果不是因为工作的缘故,我不会知道我所生活的地方还有这样的老旧与拆迁区域。这也是我首次了解到各社区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即使是在同一街道范围内,也会由于历史沿革的原因,造成区域内的不平衡性。在社区工作的第一个挑战是负责本社区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筹工作,具体内容是对接街道六普办,在社区书记的领导下,做好本社区人普工作的宣传动员、分工安排、关系协调、表单培训、数据报送等工作。虽然在11月1日至10日才会统一进行普查,但筹备工作在同年的5月份就已经开始了,刚好是我们入职的时间,因此我们这批新社工大部分都是负责本社区的人普工作。由于刚到社区工作,连社区里最基本的人口结构、楼栋情况、相关方关系都还未掌握,而人普工作是从核查和绘制本社区建筑物的地图开始的,同时需要对本社区的人口数据进行摸底,因此真正了解社区是从人普工作开始。(二)与居民交往的点滴汇聚成对社区的感情由于需要全面了解社区人口情况,以及需要抽样进行“长表”的访谈,因此离不开长期居住且最为了解本小区情况的楼门长们的帮助,这也是我接触的第一批社区居民。在跟着楼门长一起入户时,他们对于楼里大部分居民的情况均有所了解,包括家里是否经常有人、大概几口人、有什么特征等情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我深刻感受到社区内生力量的重要性。在社区除了负责阶段性的人口普查以及常态性的包楼工作外,先后负责了与城建科对口的环境卫生以及与民政科对口的保障性住房等工作。由于社区工作最重要的是做好为居民的服务工作,因此在负责环境卫生的时候,为了避免出现建筑垃圾而形成死角,每天我都会骑着自行车上、下午各一次在社区里观察卫生死角,只要发现楼下有建筑垃圾,都会通过各种方法查找来源,例如借助楼门长的力量、询问楼下晒太阳的居民、咨询老社工等,并做好登记和上门提醒等工作。虽然觉得已经把工作做得比较到位了,但依然会有居民隔三差五到居委会来表示不满,例如这里不干净、那里有死角。对于居民提出的问题虽然已经在积极解决,也得到了大部分居民的认可,但还是有个别居民来埋怨工作不到位,这其中也难免承受压力与委屈。做好居民工作不容易,能做到居民百分百满意更是有难度,居民事无小事,对自己来说可能只是百分之一的事,但对于居民而言却是百分百的困扰。社区居民其实是最为真实的一个群体,虽然开始打交道时会觉得有苦有泪,但时间长了会品出其中的甜与乐。工作做得不到位,就会有居民来投诉;工作做到居民的心坎里,就会有居民邀请来家吃饭。记得有一次平房院的一户居民来居委会说自家窗户被树枝挡住了采光,希望帮忙解决。我当时在社区里跟其他部门的关系还不熟,就找到老社工帮忙,被带着去了维修组,把遮挡采光的一小段树枝锯掉了,解决了居民的问题。这户居民几次想邀请我去她家吃饭以表示感谢,觉得帮了她家大忙。与居民之间相处的点滴是有苦有甜、有笑有泪的,社区工作者与居民之间的感情也是越发深厚的,这些经历凝聚成了社区工作者对社区的爱、对居民的情。在跟一位老书记聊天时,说到自己是2000年北京市第一批招募的社区工作者,刚到社区的时候,工资非常低,曾经有几次机会去企业,但最后都因为与社区居民的感情而选择留在了社区,一眨眼20年过去,如今到了快退休的年纪?;褂幸晃焕鲜榧且脖硎?,自己在社区工作时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是在其他地方感受不到的,也是为何留在社区的重要原因。自己在社区工作的经历,以及这些发生在前辈身上的故事,也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研究领域,即使变换了工作与身份,却始终没有离开社区这片热土。二、社会组织——社会力量推动“创变”(一)突破天花板的自我成长加速器在社区工作的时候,正是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初期,考取社会工作师的证书可以增加补贴,于是大家基本都在为补贴而奋斗。我自然也不例外,也是在这个阶段才开始接触和学习社会工作专业。在连续考下初级和中级社工证之后,想系统学习社会工作专业,于是暂别社区继续深造。在读研期间,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需要进行专业实习,母校提供了很多当时有名的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的实习机会,我也有幸因此在社会组织孵化器实习,结识了当年最为有活力、有情怀、有初心的一批公益前辈,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公益新人。在社会组织工作与在社区工作的差别很大,在社区工作更多是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或上级科室交办的行政性工作,以及与居民的沟通工作,对于专业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则更多在于自身的兴趣,也自然会因人而异。但在社会组织工作时每天都需要吸收很多新的知识和信息,包括行业知识、项目管理等等,还需要不断学习更多的专业方法并学以致用,例如宣讲、路演、会议技术等等。除了机构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小团队内部也会定期做分享,有一段时期机构内部还自组织了不同内容的学习小组,定期开分享会。同时机构也会给新人很多实践的机会甚至是试错的机会,不断突破自我的天花板。(二)与社会领域的“创变者”同行在社会组织工作感受最深的,除了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外,还有社会组织伙伴间抱团取暖的氛围以及公益人对初心的坚持。社会组织内部的结构更多是扁平化的,不论职级高低,都是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实现团队里每位伙伴共同协作的过程。尤其是面对机构内的大型活动,则会采用跨团队、跨区域的合作模式。当时的工作状态是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还会关注团队内其他伙伴的情况,如果是由于工作量大或时间紧迫需要加班,团队伙伴则会一起加班以至共同完成,彼此成为相互的支持力量。公益人往往都会有投身公益的初心,也会有最纯粹的那份坚持。不论所从事的领域与服务的人群有何不同,公益人始终是一群抱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创变者”。由于在社会组织孵化器工作,因此接触了很多社会领域的“创变者”,也看到了他们为某个领域或某个群体带来的温度和变化。曾经有一位做居家养老与精神慰藉的前辈,从决定做社会组织开始,一路艰辛与坎坷,从零基础开始做起,做中学、学中做,一直坚持到现在。问起初心则是由于在其父亲去世时,由于工作原因未能陪伴身旁而留下遗憾,做居家养老服务则是弥补内心的遗憾,让更多老人的晚年生活能够更幸福?;褂幸晃蛔鐾饫创蚬ぷ拥芙逃那氨玻捎诟鋈司母型硎?,希望给与打工子弟更多的温暖,也能够让这些孩子在异乡能够感受到更多的爱,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从培养孩子们的工匠精神开始,慢慢设计出自然教育、绘本教育等等,陪伴着孩子们慢慢长大。而我的初心则源自于对社区热土的感情以及对社会力量的坚持。(三)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内生组织之力量在社会组织孵化器工作时,我的工作内容其实是培育社会组织以及培育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社区社会组织。从此时开始,我的研究兴趣从社区和社会组织,慢慢聚焦到社区社会组织群体,开启了我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之路。由于有很多落地社区的公益项目,因此接触了很多社区工作者,也因此与社区居民有了更深入的交流机会,从而感受到了来自社区内生组织的活力与力量。如前所述,由于在社区工作时曾经负责环境卫生工作,虽然通过自己的力量能够完成工作,但效率依然不高,满意度也受影响。当时也曾设想如果像社区里值班巡逻的红袖标一样,能够有一支环保型的绿袖标,只要是发现建筑垃圾或卫生死角,告知我并由我来负责处理后续的事情,起码可以提高一定的时效性。毕竟一个人的经历和视野有限,如果靠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也许会事半功倍。但当年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实现此想法,直到在实习的第二天,听到前辈在讲“社区营造”,看了中国世博会美国世博馆的宣传微电影《花园》,以及在后期的工作中,看到越来越多的社区已经出现类似的以居民为主体的环保类组织之后,有种愿望得以实现的感觉,不禁在内心狂呼“这就是我想要的”。尤其是深入了解一些社区社会组织的案例后,更感受到社区社会组织的力量所在。曾经与社区里的邻里互助队的负责人聊天,他讲述了一件让他难忘的故事。邻里互助队的队员基本都会基本的家电维修,平时会为社区里的空巢独居老人提供免费的水电气暖等维修服务。有一次他们为一位空巢独居老人修理客厅的灯泡,对于队员们来说手到擒来,很快就修好了。当灯泡亮了的那一瞬间,这位老人高兴地直拍手,说自己家里已经很久都没有这么亮了。这句话也感动了队长和队员,更加坚定他们做邻里互助的这件事。还有一个社区里的地下空间自管小组,主要负责自主运营他们共同争取来的公共空间。万事开头难,他们在最开始与物业争取下来这个空间时,可谓一波三折,过程长达数年之久。后来虽然空间争取下来了,但如何能够安全使用和自负盈亏?于是队长带头把原来的隔断拆掉,用小推车一车一车把墙皮和渣土清运出来,后来在社区书记的协调下,把渣土处理干净。地下公共空间的墙面粉刷也是居民们将社区里居民们不用的涂料收集起来,一点一点粉刷出来的??占淅锏淖酪伟宓室捕际蔷用裎蕹ゾ柙顺隼吹?。虽然空间面积不大,但布置温馨,能够看得出来这个自管小组和使用空间的居民们对这个地方的爱护。在看到这些鲜活的案例并且了解了行动过程中,更加坚定了我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进行到底的决心。三、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社区内生力量的实务研究之路(一)社区实验与组织培育由于做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逐渐成为个人的兴趣方向,希望能够更深入学习相关知识以及更细致地进行实践和研究,因此选择了继续深造,并有幸加入社区实验团队,在大栅栏地区扎根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开启了实务与研究相结合的探索之路。在培育初期,由于社区社会组织成员不理解我们的做法,认为我们刁难大家,对我们表达过强烈的不满,甚至拍桌子表示不再参与。然而当组织成员的能力提升之后,当年对我们表示强烈不满的组织成员在分享会上主动说出“这几年我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得好好感谢你们”的时候,觉得之前经历的所有苦累与委屈都是值得的,组织的认可是对培育方的最大褒奖。在大栅栏地区扎根五年时间,回顾和思考在大栅栏所经历的实验过程,主要目标共有三个,第一是关系网络重构,第二是赋能增权,第三是生态环境建构。1.关系网络重构儿时听父辈谈及四合院的生活,基本可以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概括。由于母亲自小居住在南长街的胡同里,儿时的记忆是,那时家里的钥匙并非人手一把,有时家里没人就把钥匙放在房梁上,还要告诉邻居一声钥匙放在什么位置,以便家人回来能够找到钥匙。从前在单位制社区时期,基本也都是这样的熟人社会。但是后来因为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城乡人口流动性加剧等一系列变化,导致出现社区内的原子化、空心化,人与人之间越来越不信任,乃至于常出现老人摔倒无人扶起的现象。即使在同一栋楼里对门居住的邻里,由于陌生也会冷漠,导致出现老人在家中故去多日却无人知晓、孩子在家门口被拐卖甚至被杀害的恶性事件。在这样一种社会状态下,有何方法可以重构社区内居民间的关系网络,如何找回曾经的熟人社区?组织不仅仅是名词,还有动词之意,代表着组织化的过程。社区社会组织正是在此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其不仅仅是真实存在的组织形态,也可以视作为重构或改善社区内居民之间关系网络的过程。其基于社区居民生活之所需而出现,例如当孩子放学无人接送时,则可以由孩子家长组成护送小组,轮流接送“大家”的孩子;再如空巢独居老人无人照护,则可以由老人子女组成照护小组,轮流看护“大家”的老人。社区社会组织的出现除了能够弥合现有邻里的关系,还能够补充社区居民之所需。除了社区居民的娱乐消遣的需求,更多的是邻里互助的需求。2.赋能增权由于我国的政府部门经历了长时间的社会管理历程,使得大部分社区居民已经习惯了等、靠、要或服从管理的生存方式。当提出由“社会管理”转变为“社会治理”的时候,曾经的“巨婴”们既没有意愿、也没有想法、更没有能力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因此在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时候,显然需要从意识转变开始、逐步影响行为、最终才能够成为习惯。而转变意识的第一步则是赋能,也就是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能力提升后,才能够有意识地思考作为社区居民可以在社区里做什么,可以链接什么样的资源,可以合作的力量有哪些,逐渐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提供服务者,也就是所谓的社区能人的出现。当社区能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才会出现小团队,小团队经过发展才会形成组织。而组织(集合体)与志愿者(个体)的区别则在于自主性、发展性、持续性。组织作为志愿者个体的集合体具有组织目标,并能够自主设计且实施社区公共活动,因此组织相比志愿者更具有自主性优势;组织因其类型、活动内容、程度化不同,具有丰富多样性特征,且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组织相比志愿者更具有发展性优势;组织因其具有目标性、自主性等特征,活动更具稳定性和常态性,鲜少因为某成员退出而停滞不前,因此组织相比志愿者更具有持续性优势。当赋能组织并在组织能力提升后,才会出现增权或还权的过程,在社区里才会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社区治理的空间。若由于社区治理所需,而在未赋能前急增权,社区社会组织未必有能力承载期许,也无法担此重责;若由于担心组织壮大难以管理,而在赋能后未给予其发展空间,社区工作人员的负担将会越来越重以致于不堪重负造成人员流失。唯有赋能且增权的路径,才能够激活社区力量、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治理目标。3.生态环境建构社区治理并非一方力量即可实现,而是需要靠社区内多种力量协作、共同推进而实现的。社区社会组织与其他组织形态一样,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根植于所处社区的运行环境中的。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工作也是需要靠多方协力才能够获得社会效益的,包括街乡与社区两委、专业社会组织、地区枢纽型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等,由多种主体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助力社区社会组织成长发育,并发挥各自优势,营造组织发展的地方生态环境,才会更有效地发挥出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和优势。(二)培育过程中的双向互动的过程五年扎根时间转瞬即逝,除了自我知识架构和实务能力都有所提升外,更重要的是与社区社会组织一同成长的过程,也见证了社区社会组织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逐渐变化的过程。培育组织并非是单纯的工作,而是一种做事的逻辑,不仅仅满足自上而下的要求,还需倾听自下而上的需求,实现两者中间的平衡,搭建其交流的平台,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稳定与平衡。其实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与服务社区社会组织不同,服务组织更像是“授人以鱼”的过程,组织缺什么就给什么,久而就是最造成组织的依赖性;而培育组织更像是“授人以渔”的过程,由于组织自身有发展的需求,通过培育方的培力赋能和陪伴助力,实现组织的目标与期待,最终组织可以自我运营。而培育方与组织之间,其实并非单向输出的方式,而是双向互动的过程。组织固然需要我们团队的赋能培力,但我们也同样需要组织的反馈才能更好地坚持下去。记得有一次专家巡视组来听汇报,当时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社区书记主任一同进行汇报。当我们团队汇报之后,专家对我们所做的事情还不理解时,社区社会组织的负责人主动为专家们说明了我们的作用以及对于他们的支持。通过这一个举动,我感受到了组织负责人对我们的认可,也感受到了对我们的支持,更是我个人持续扎根五年的动力之源。一路走来,研究兴趣从模糊到逐渐聚焦,身份也从实务工作者转换为实务研究者,但对社区的感情没有变,也更坚定这条路径是可以助益更多伙伴的。作者简介:梁肖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社会工作师,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市西城区群学社区服务中心理事及法定代表人,大栅栏社区营造实验项目及团队负责人。具有多年社区工作和社会组织从业经验,主要研究领域为社区营造及社区治理研究、自组织与治理理论研究、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及评估,在多本社区治理及社会工作领域的刊物上发表论文,合著有《社区营造的理论、流程及案例》、《社区营造及社区规划工作手册》。
-
社会组织对腾讯公司提起未成年人?;っ袷鹿嫠咚?/div>2021-06-15全国首例由社会组织提起的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しā罚ㄒ韵录虺啤拔幢7ā保┱绞凳?。为更好贯彻落实新未保法相关规定,6月1日上午,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就腾讯运营的“王者荣耀”手机网络游戏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一案,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未成年人?;っ袷鹿嫠咚?,这是全国首例由社会组织提起的未成年人?;っ袷鹿嫠咚?。6月1日上午,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律师向北京一中院提起诉讼?!巴跽呷僖贝嬖谀男┣趾ξ闯赡耆巳ㄒ娴男形恐行娜衔?,“王者荣耀”游戏存在以下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1.腾讯不断下调适龄标准,当前游戏评级不符合“12+”。2016年腾讯对“王者荣耀”游戏的适龄提示为成年人,即“本游戏适合18岁(含)以上玩家娱乐”,可见游戏设计之初的目标群体是成年人。然而,腾讯却不断下调游戏适龄标准,使得用户群体不断扩大。自2017年起,将适龄提示由“18+”下调至“16+”,2021年再次下调至“12+”。但是,目前这款游戏在角色形象、抽奖规则、语音交流、聊天频道等方面均存在大量不符合“12+”适龄等级的内容及设定。“王者荣耀”游戏的适龄等级曾为18+,后降低为16+2.游戏人物形象设计过于暴露,网站及社区存在大量色情、低俗等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的内容?!巴跽呷僖贝嬖诖罅课シ础冻霭婀芾硖趵?、《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等法规规定的内容,如:游戏中的女性游戏角色,大多是低胸装、超短裤/裙等衣着过度暴露胸部、臀部的形象;游戏官方网站中充斥着大量色情、暴力、低俗内容及评论;游戏微社区也长期存在着大量宣扬色情、歪曲历史人物等不良内容,如诸葛亮与大乔是一对情侣、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与西汉著名军事家韩信陷入热恋等。此外,一些评论色情、低俗,极易对尚未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未成年人造成错误导向。然而,腾讯并未对上述内容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游戏人物“钟无艳”穿着过分暴露。3.游戏人物篡改了历史人物形象,践踏民族传统文化。如何传播传统文化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历史人物身上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兑贫蜗纺谌莨娣叮?016年版)》第十四条明确规定,移动游戏不得含有“践踏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恶意篡改重大历史、文化事件及代表人物形象”等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内容。但“王者荣耀”作为一款历史题材类手机游戏,空有历史人物之名,却无历史人物之实,存在大量恶意篡改真实历史人物、践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向未成年人传递错误历史观的内容,如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成为一个幼稚的小男孩、三国时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成为一个身靠色情女郎的纽约黑帮教父等。游戏人物“刘备”被设置成纽约教父的形象。4.游戏商场充值限额及抽奖模式违反了国家规定?!豆倚挛懦霭媸鸸赜诜乐刮闯赡耆顺撩酝缬蜗返耐ㄖ访魅饭娑送缬蜗菲笠涤Φ币婪ㄔ谄涮峁┑挠蜗贩裰邢拗莆闯赡耆说脑孪讯疃?,但腾讯并未严格按照该通知对未成年人的充值消费进行限制。此外,在“王者荣耀”的抽奖设定上,腾讯也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具有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的故意,侵害了不特定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近亲属的财产权。5.潜在的诱导性沉迷设定弱化了未成年人的自控力,增加了沉迷风险。新未保法明确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沉迷的产品或服务。然而,“王者荣耀”在广告推送、登入设定等方面均有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的嫌疑,尤其是默认开启获取QQ或微信好友选项的设定,增加了未成年用户的社交压力。此外,其防沉迷系统存在大量漏洞,“成长守护平台”未得到有效推广。“王者荣耀”给未成年人带来了哪些侵害?自“王者荣耀”上线后,注册用户增长迅速,其中包含大量未成年人。据相关报道显示,早在2017年,“王者荣耀”19岁以下的用户数量就已超过5000万人。167位家长曾因孩子沉迷“王者荣耀”等游戏问题而联合向国家有关部门写信,痛陈网络游戏沉迷的危害。具体来说,中心认为,“王者荣耀”手机游戏对未成年人造成了以下侵害结果:1.大量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游戏。在明知“王者荣耀”手机网络游戏存在大量未成年用户的情况下,腾讯未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游戏注册、实名认证、诱导成瘾性内容进行有效管理,造成大量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长时间使用或沉迷该游戏?!肚嗌倌瓿神形餮斜ǜ妗?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留守儿童的游戏时间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两者每天玩4-5小时的占比分别是18.8%和8.8%,每天玩6小时以上的占比分别是18.8%和8.2%?!笆迨?,我不喜欢你带来的文具,我想要一个可以打王者荣耀的手机。”这是一个留守儿童写给资助他的志愿者的一段话。(图源:网络)2.侵害了不特定未成年人的健康权。长时间近距离地盯着手机屏幕,将会引发未成年人近视的问题;长时间不动,也会引发肥胖、身体素质下降等问题;手部、颈部肌肉的长期高度紧张和颈椎长期弯曲,还会引发肌腱炎、颈椎病等问题。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做的调研显示,“网络沉迷最直接的表现是使用者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网络活动。相较而言,过长和过量使用网络会对未成年人造成很大伤害,比如睡眠紊乱或匮乏、身体疼痛,以及社交活动匮乏等等”。3.侵害了不特定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近亲属的财产权。腾讯公司未依照规定限制未成年人在其旗下的手机网络游戏进行消费,如9岁未成年人在“王者荣耀”中充值近200元以后,当月仍然可以在腾讯公司的其他游戏中充值。此外,腾讯公司未对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的游戏账户进行充值付费尽到合理监管义务,从而出现了大量未成年人在未经过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大额充值的案例,如媒体曾报道《11岁少年玩“王者荣耀”花三万多》、《13岁男生在“王者荣耀”中偷偷充值了7万多元》等。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做的调研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现了非常多的游戏沉迷的孩子和盗刷父母银行卡、或信用卡的现象,有的金额竟然高达几万元。孩子沉迷游戏这一社会问题已经是一个待爆发的火山”。4.导致部分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荒废学业。一些未成年人因沉迷“王者荣耀”手机游戏无心学习,致使学习成绩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休学、辍学等情况。一位未成年人家长向我们反映,“孩子在初一时的学习成绩位于年级第十六名,但是在沉迷游戏后,学习成绩大幅下降,初二下学期已经处于年级倒数排名,并最终放弃学习”。5.导致部分未成年人与其监护人间的家庭关系严重恶化。现在,“王者荣耀”等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亲子关系冲突的导火索之一。有些家长反映,孩子经常抱着手机玩到很晚,在家长劝告时,孩子根本不听或者大发脾气、摔东西,甚至与家长发生正面冲突。一位未成年人家长提到,“据我的观察和统计,在玩‘王者荣耀’等网络游戏过程中,至少有3成的孩子存在和家长发生冲突的事件,因为一方面是家长不让玩,另一方面孩子又控制不住网瘾?!?.践踏了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历史认知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游戏中存在大量扭曲的历史人物形象,从根本上毁坏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刘邦本是西汉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但游戏中却被设置了名为“德古拉伯爵”的皮肤形象,“德古拉伯爵”是国外影视作品中嗜血、专挑年轻美女下手的吸血鬼。李白本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然而在游戏中被设置了“范海辛”的皮肤形象,“范海辛”是国外影视作品中专门猎杀吸血鬼的猎人。这种将西汉开国皇帝与吸血鬼形象、诗仙与吸血鬼猎人形象相关联的操作,严重扭曲了刘邦、李白历史形象,践踏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极易导致尚未完全掌握历史知识的未成年人,尤其是缺乏有效监护和引导的农村留守儿童产生错误的历史认知。游戏人物“刘邦”被搭配上了吸血鬼的皮肤。7.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形成错误导向。“王者荣耀”官方微社区、王者营地中动辄出现“求男/女朋友”、“富婆求包养”、“处CP”、“老色批(lsp)”等信息,以及游戏中诸如“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妲己一直爱主人,因为被设定成这样”、“给你的麻烦开个价吧”等内容,这些关于主仆关系、金钱关系的错误价值设定,明显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过分的是,在角色扮演照片下,存在大量色情、低俗的评论,极易对尚未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未成年人造成错误导向。8.引发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语言交际能力退化,导致他们缺少现实多元互动。在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男生中,“王者荣耀”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交谈话题,很多孩子的交流对话仅仅围绕游戏的技能、装备及等级展开,而对现实生活中的其他话题并不感兴趣。长期沉迷于“王者荣耀”等游戏将会导致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下降,社会适应能力退化。全国已有青少年事务社工23.29万人2021-06-15目前,全国所有省级检察院、团委都签署了合作协议,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了有益举措。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青少年事务社工23.29万人;通过12355青少年服务台,联系近7000名法律、心理专家。今年将继续与最高检第九厅加强合作,在全国80个地区推动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5月31日,最高检举行"落实'两法' 护航青春"新闻发布会,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王锋在答记者问时披露了上述数据。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正式施行。“两法”的实施,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护。值得注意的是新修订的未成年人?;しǎ妨ⅰ白钣欣谖闯赡耆嗽颉?,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未成年人“六大保护”体系。那么,检察机关、民政部门、共青团在落实“两法”的过程中具体会做什么呢?检察机关:发布典型案(事)例6月1日“两法”正式施行。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表示,检察机关将认真贯彻落实“两法”,履行法律赋予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职责,把未成年人检察保护的质量、效益摆在优先位置,充分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加快推进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不断深化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一是以严惩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为重点,加大未成年被害人保护救助力度。二是以完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为基础,推动保护、教育、管束一体落实。三是以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为抓手,实现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ぁK氖且约喽铰涫怠耙缓偶觳旖ㄒ椤蔽R?,促进未成年人?;ど缁嶂卫砗椭贫冉ㄉ琛N迨且陨罨ㄖ胃毙3すぷ魑?,创新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六是以持续加强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建设为基础,保障未成年人检察实现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发布会现场,最高检还发布了检察机关与各方力量携手构建未成年人?;ご蟾窬值湫桶?事)例。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副厅长李峰介绍,此次发布的十个案(事)例,突出了近年来检察机关发挥未成年人?;し杉喽街霸穑瞎?、法院、教育、民政、团委、妇联、关工委等单位共同开展未成年人?;すぷ鞯那榭?。案例二是一起检察机关在严厉打击惩处遗弃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同时,支持帮助相关权利人提起撤销监护人资格、追索抚养费、医疗费等民事诉讼,并与民政、卫生健康、法院等相关单位协作,妥善解决困境未成年人的?;ぞ戎侍獾牡湫桶咐?。案例九是重庆检察机关近年来联动社会力量,打造“莎姐”未成年人普法?;ち说牡湫褪吕?。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法治教育。重庆检察机关在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之外,还组建和培育另外三支普法队伍,分别是联合团委、妇联及各企业、团体组建的1531名志愿者普法团队,241名中小学教师组建的教师普法团队,以及100多名司法社工组建的社工普法团队。四支队伍联动履职,发挥各自优势,持续8年开展立体普法工作,成效明显。重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受理审查数持续七年下降。民政部门: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2019年6月,民政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参照孤儿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补贴,自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2020年底,民政部联合公安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扩大了保障对象范围,优化了失联情形认定流程。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共有27.4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被纳入保障范围,平均保障标准为1206.6元/人/月。通过对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符合失联、重残、重病等情形的儿童10.94万人,占比39.91%;父母双方重残的儿童7.99万人,占比29.13%;服刑人员子女2.26万人,占比8.25%;其他组合情形占比22.71%。据民政部儿童福利司副司长李婉丽介绍,为推动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落地见效,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指导各地细化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摸底排查和认定工作。截至目前,各省区市均出台了相关保障政策,如河南省民政厅等11家部门、单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细化服务保障的通知》,落实精细化保障,做到精准帮扶。去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民政部启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截至目前,全国村(居)累计开展活动18万场次,培训指导广大村(居)儿童主任全面掌握政策,及时帮助符合条件的儿童家庭办理申请。二是联合司法部开展了“关爱服刑和戒毒人员子女,精准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服刑和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关怀,防止因信息共享不及时、摸底排查不精准等原因发生漏保问题。通过大数据比对和信息核查,截至2020年底共帮助6336名服刑和戒毒人员子女落实相关保障政策,同时建立了长效机制。三是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关爱服务。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孤儿助学政策逐步向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拓展,发动社会力量,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情感抚慰等服务。下一步,民政部将认真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持续开展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让更多群众了解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让符合条件的儿童家庭主动申请,做到应保尽保。二是积极推动实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申请“跨省通办”,目前正在进行系统升级改造,完成后将实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监护人或受监护人委托的近亲属可以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出申请,切实做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三是加强部门信息共享,会同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服刑和戒毒人员子女信息摸排和关爱行动,加强情况核查,实现精准保障。四是不断完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鼓励各地根据实际出台助学助医政策,努力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成长环境。共青团:培育专门机构和人员共青团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力量,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王锋介绍,下一步共青团在落实新修订的未成年人?;しǚ矫娼氐阕龊靡韵鹿ぷ鳎阂皇巧罨闯赡耆肆煊蚍ㄖ谓ㄉ?。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将未成年人?;ぷ魑蒲Я⒎?、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重要领域。法律实施方面,继续推动出台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完善地方配套法规,强化政府保护职责,落实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不断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法治宣传方面,开展“守护明天·良法相伴”系列主题宣传教育,通过法治课堂、普法大赛、公益讲座、法律咨询等形式,把法治教育与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二是务实开展未成年人?;すぷ鳌M贫凳┲谐て谇嗄攴⒄构婊?,围绕未成年人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安全保护、福利救助等重点领域,针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帮扶、网络空间未成年人?;ぁ⑿T鞍踩爸鼙呋肪持卫淼韧怀鑫侍?,协助职能部门完善政策措施。依托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工作机制,深化创建“青少年维权岗”、建设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等平安创建活动。建好用好各地12355青少年服务台,广泛联系专业力量,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心理咨询服务,关注并有效跟进权益维护个案。据王锋介绍,目前,全国所有省级检察院、团委都签署了合作协议,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了有益举措,培育和发展了专门机构和人员。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青少年事务社工23.29万人;通过12355青少年服务台,联系近7000名法律、心理专家。今年,我们将继续与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加强合作,在全国80个地区推动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切实提升未成年人司法?;さ淖ㄒ祷涂蒲Щ?。民政部社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性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规范管理的通知2021-06-07各全国性社会团体: 自国务院取消全国性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以下简称分支(代表)机构)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的行政审批项目以来,全国性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发展迅速,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积极贡献,但有些全国性社会团体未按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分支(代表)机构自律管理,导致违法违规问题时有发生,有的不按规定程序乱设分支(代表)机构;有的超出业务范围和自身管理服务能力滥设分支(代表)机构;有的在分支(代表)机构下再设立分支(代表机构)或者设立地域性分支机构;有的分支(代表)机构异化为社会团体非法敛财的“聚宝盆”和挂靠单位牟取私利的“摇钱树”;有的分支(代表)机构与非法社会组织勾连沦为非法社会组织的“?;ど ?;有的分支(代表)机构乱评比乱表彰乱收费,侵蚀了“放管服”改革效果,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带来不良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全国性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规范管理,维护全国性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良好发展秩序,推动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发挥正能量,现就有关注意事项和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认真把好成立关口,严防违反规定设立分支(代表)机构。各全国性社会团体可以根据本团体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自行决定设立、变更和终止分支(代表)机构,但不得设立地域性分支机构,不得在分支(代表)机构下再设立分支(代表)机构或者以学组、工作组、志愿服务队等名义变相设立分支(代表)机构,不得为分支(代表)机构制作和颁发法人样式登记证书。社会团体在设立分支(代表)机构时要严格履行审核把关义务,对分支(代表)机构设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并广泛征求意见,对设立的条件进行严格审查,确保与自身宗旨、业务范围和管理服务能力相适应;对于确有必要成立且符合条件的,要按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要求履行相关报告或者批准手续后,按程序提交理事会或者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鼓励全国性社会团体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并及时将表决结果对外发布公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从严加强自律管理,确保分支(代表)机构规范运作。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是社会团体的组成部分,不具有法人资格,不得开设银行账户,不得另行制定章程,不得以“中心”、“联盟”、“研究会”、“促进会”、“研究院”等容易与各类法人组织相混淆的名称命名,在组织机构设置和负责人称呼上要注意与社会团体法人作出区分。各全国性社会团体要进一步加强分支(代表)机构自律管理,对分支(代表)机构负责人任职资格条件从严审查把关;对分支(代表)机构业务活动加强全流程监管,不得以任何名义与非法社会组织发生勾连;对分支(代表)机构全部收支要纳入社会团体财务统一核算、管理,不得计入其他单位、组织或者个人账户;对分支(代表)机构印章要实施统一保管,并按要求填写和妥善保存用印登记表。未经社会团体授权或者批准,分支(代表)机构不得以所属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不得与其他民事主体合作开展活动,不得发展会员、收取会费、接受捐赠。 三、全面开展自查自纠,优化分支(代表)机构结构功能。各全国性社会团体要对照本《通知》精神和有关规定,对本社会团体设立的所有分支(代表)机构开展全面自查,对于已完成社会团体授权任务、内部管理混乱不能有效整改、拒不服从社会团体领导和管理、不能正??挂滴窕疃?、与非法社会组织存在勾连、因违规收费或者违规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造成严重影响的,应当及时予以终止并向社会公告;对于存在其他违法违规问题的,要立即全面整改,及时消除违规隐患,纠正违规行为。各全国性社会团体要在自查自纠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分支(代表)机构管理制度,加强分支(代表)机构内部监督,加强分支(代表)机构教育培训,加强分支(代表)机构政治引领,确保各分支(代表)机构规范运行、有序发展。各全国性社会团体要进一步优化分支(代表)机构结构功能,加大对分支(代表)机构工作的支持力度,切实推动广大分支(代表)机构在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功能、激发服务活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党和国家大事多、喜事多,各全国性社会团体务必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强化遵纪守法意识,严格按规定设立分支(代表)机构,严格规范分支(代表)机构行为,努力为党的百年华诞营造良好氛围,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作出积极贡献。 民政部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大对全国性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于自查自纠工作开展不力、继续顶风违规设立分支(代表)机构以及分支(代表)机构违法违规开展活动的,将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惩戒、公开通报、调整年检结论、降低评估等级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处理处罚力度,确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 2021年6月4日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召开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推进会2021-05-31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及民政部第三次全国民政系统援藏援疆工作视频会议精神,5月28日,受部领导委托,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召开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推进会 ,对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进行部署。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柳拯、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副司长臧宝瑞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西藏、新疆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治藏、治疆方略,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做好西藏、新疆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不断增强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会议指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部党组的全面部署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和广大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开展专项行动、推进东西合作,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西藏和新疆打赢脱贫攻坚战、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提升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会议也分析了前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如思想认识不到位、统筹协调力度不够、增强攻坚克难的韧性不足等问题,要求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和社会组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的能力水平。 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持续推进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要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基金会为主的慈善组织,要发挥好第三次分配作用,着力打造一批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解民困的“民生”项目,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西藏、新疆人民;有关科技类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环保类社会组织等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努力。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和社会组织要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底线思维,在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头脑清醒、站稳立场。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要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的战略地位,再接再厉,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推动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要加强统筹。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要切实扛起责任,砥砺初心使命、践行“四个服务”职责、加强品牌建设,推进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取得新成绩。西藏、新疆等受援地登记管理机关要拿出真正管用的“项目需求清单”、做好对接服务。各对口支援地登记管理机关要发挥好牵头作用。要抓紧形成“项目供给清单”,通过做好调查研究、沟通协调、信息服务等方式做好服务工作,要研究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对在援藏援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社会组织,通过宣传表彰、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转移职能等方式予以支持。 二是要精准施策。精准是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的基本要求,要贯穿在摸需求、定项目、搞对接等各个环节,要通过精准滴灌、靶向援助,确保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要防范风险。援藏援疆事关两地安全稳定、民生福祉,是好事实事,也是大事。要提高风险意识,真正把好事办好。要严格依法、依规、依章程办事,要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要对形形色色的非法社会组织提高警惕,做好风险防范。 会议强调,党的西藏、新疆工作史,就是一部维护国家主权、反对民族分裂、为西藏新疆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是国之大者,是民心工程,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要将开展援藏援疆工作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用“老西藏精神”“胡杨精神”“兵团精神”教育党员和从业人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扎扎实实的成效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和性质宗旨,为建设新时代“美丽西藏”和“大美新疆”贡献出社会组织的智慧和力量。 会议通过现场和视频结合的方式召开,由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黄茹主持,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刘勇、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廖明、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周立在主会场参加会议。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庄侃介绍了社会组织参与援藏 援疆 工作开展情况,西藏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刘玉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级干部孙海森介绍了受援工作情况,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国家能源集团公益基金会、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等5家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发言交流了工作开展、困难问题和工作计划。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各相关处室负责同志、27家全国性社会组织代表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民政厅(局)负责同志在各地分会场参加会议,其它2000余家全国性社会组织通过视频方式参加会议。 文章引用请注明转自“中国社会组织动态”政务微信中国慈善榜︱慈善家、企业的捐赠有哪些特点?榜单分析来了!2021-05-265月20日,第十八届(2021)中国慈善榜发布活动在青岛城阳举行。本届中国慈善榜上榜慈善家105位(对),合计捐赠超过40.1010亿元;上榜慈善企业1108家,合计捐赠226.9964亿元。 那么,上榜的慈善家、慈善企业有怎样的特点?他们的捐赠都投向了哪里?哪些行业、哪些地区慈善资源更为丰富? 慈善家:亿元捐赠占比越来越高 第十八届(2021)中国慈善家榜入榜慈善家105位(对),合计捐赠40.1010亿元,平均捐赠额为3819万元。 榜单数据显示,2020年,年度捐赠额在亿元级别的慈善家有9位 ,来自制造、化工、食品、房地产、纸品等多个不同的行业。他们共计捐赠32.1208亿元,占总捐赠额的80%。这一比例在第十七届慈善榜是72%,在第十六届慈善榜是69%。头部慈善家捐赠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排名第一的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曹晖的总捐赠额突破了10亿元大关,达到 15.8677亿元。这一数额远高于第十六届慈善榜、第十七届慈善榜排名第一的慈善家的捐赠额。 除了亿元级别的捐赠,捐赠额在1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慈善家还有32位 ,总捐赠额达到6.3248亿元。 从善款的使用来看,慈善家的捐赠方向日益多元化,不再仅限于某一领域,教育助学、扶贫济困、科教文卫体、环保等社会公益事业都有所涉足。 榜单中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即不限于某一领域)的资金占到总捐赠额的50%左右;其次是教育领域,超过50为慈善家的捐赠投向了教育事业,总捐赠额超过9.6亿元;再次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26位慈善家为此捐赠了超过1.3亿元。 从资金来源来看,慈善家所在的行业较往年更为分散 ,涉及房地产、互联网、电子、电气、制造业、农业、医疗、投资、贸易、矿业、教育等多个行业。其中7位来自房地产行业的慈善家捐赠了近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高校老师等科研人员的捐赠增长迅速,有13人入选榜单,共计捐赠3472.50万元,他们的捐赠绝大多数都捐给自己所在的学校。 从地域来看,榜单中来自北京的慈善家最多,达到16位,共捐赠资金4.8119亿元;其次是上海,11位慈善家捐赠了1.7215亿元;再次是广东,8位慈善家捐赠了1.1082亿元。 慈善企业:近700家参与疫情防控 第十八届(2021)中国慈善榜上榜慈善企业1108家,合计捐赠226.9964亿元。这是入榜企业首次突破1000家。 从2005年的100多家增长到2009年的900家,再到目前的1100家,显示出企业对慈善事业的参与越来越自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 在1108家慈善企业中,43家企业的年度捐赠总额在1亿元以上,合计捐赠128.6亿元 。这一数据较前两年有较大幅度增长。2019中国慈善榜入榜慈善企业中有30家年度捐赠金额上亿;2020中国慈善榜入榜慈善企业中有22家年度捐赠金额上亿。 这43家企业中有2家的捐赠总额超过10亿元,分别是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牧原集团。其中,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共捐赠21.0417亿元,其捐赠涉及教育助学、扶贫济困、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多个领域,捐赠对象包括广东省扶贫基金会、清华大学等多个主体,其中不乏单笔捐赠过亿的大手笔。 除了亿元级别的捐赠,千万以上的捐赠也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年度捐赠总额在1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企业共有361家,共计捐赠78.2096亿元。 大额捐赠企业的增加带动了总捐赠额的增长,1108家企业合计捐赠226.9964亿元。这也是中国慈善企业榜的捐赠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 分析榜单数据,可以看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捐赠企业和捐赠额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对中国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城乡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纷纷捐款捐物、献出爱心、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犊够餍鹿诜窝滓咔榈闹泄卸钒灼な橄允?,截至5月31日,累计接受社会捐赠资金约389.3亿元、物资约9.9亿件。 2021中国慈善榜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上榜企业中有686家的捐赠是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捐赠总额达到94.4187亿元?;褂?8家企业的13.0259亿元捐赠是用于医疗卫生领域的。 疫情防控之外,教育依旧是企业的重点捐赠方向。上榜企业中有119家的捐赠是以教育为主要方向的,共计捐赠29.4179亿元。 从企业所在的行业来看,房地产行业依然是捐赠大户。入榜的100家房地产企业共计捐赠了51.6859亿元,平均每家捐赠超过5000万元。 基于2020年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医疗健康行业的企业表现十分亮眼,122家企业入榜,共计捐赠了22.5529亿元。 此外,金融行业的71家企业捐赠了19.4085亿元;计算机及互联网行业入榜的企业共79家,共计捐赠了16.3939亿元。 从企业的性质来看,民营企业在榜单中占据了主要位置,超过700家民营企业捐赠总额超过155亿元,平均捐赠额超过2200万元。 与此同时,国企入榜的数量只有不到200家,但捐赠总额超过55亿元,平均捐赠额更是超过2700万元。 从地域来看,上榜企业遍布全国,欠发达地区也开始有一定数量的企业上榜,但发达地区依然是慈善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广东有165家企业上榜,共计捐赠60.6343亿元,平均每家捐赠超过3600万元。其次是北京,共有220家企业上榜,共计捐赠59.8976亿元。再次是上海,165家上榜企业共计捐赠了19.4058亿元。 三地合计上榜企业550家,占到上榜企业的一半;合计捐赠近140亿元,占总捐赠额的61%。(来源:公益时报)2025年前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将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せ?/div>2021-05-25记者25日从民政部获悉,民政部近日联合13个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县级民政部门已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原则上应当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相关改革工作2025年前全部完成。 据了解,我国共有儿童福利机构1217家,目前我国孤儿总数为19万人,相比2012年的57万人下降了66%。全国近70%的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养育儿童不到10人。儿童福利机构出现资源闲置。与此同时,儿童福利机构专业化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相关转型发展工作刻不容缓。2021年公益行业评估大会在北京举办2021-05-25为更好的支持社会组织做好等级评估与政府采购服务,支持包括基金会在内的社会组织重视项目的有效性,提升社会服务的质量,推动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专业化发展,助力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公益行业评估支持平台于2021年4月23日在京成功举办了首届公益行业评估大会。 本次行业大会的主题为“评估的势与道、术与行”。平台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基金会、国际组织在华机构及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围绕评估人员能力建设、环境扫描、评估发展痛点以及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核心话题展开讨论。 本届大会内容包括主题发言、圆桌对话、案例分享以及平台知识共建计划、成果的发布。 首先,四位大会嘉宾进行了主题发言: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陶传进教授就评估的创新与思考,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李勇博士就评估平台的发展与思考,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董事长庄爱玲博士就评估平台的组织化与行业发展,上海卓越公益事业评估中心理事长徐本亮老师就项目评估与有效公益分别进行了介绍和阐述,回应了评估以及平台如何有效回应行业发展痛点。 本届大会上,公益行业评估支持平台共发布了三个平台共建计划与知识产出,分别介绍了公益行业评估环境扫描计划、行业伦理手册1.0版框架以及项目评估过程指引手册大纲。 三场圆桌论坛分别围绕“政购项目评估、等级评估与发展项目评估问题、发展与挑战”、“评估人才培养”、“评估路径选择和资源投入”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秉承开门办会的原则,平台广泛邀请来自公益行业的评估专家、高校学者、基金会代表、草根机构代表、跨国企业以及国际组织在华机构代表贡献了各自来自实务的经验、观察和思考,引起了现场观众和在线嘉宾的热烈响应,内容精彩纷呈。 本次评估大会同时邀请了高校教授、评估机构代表以及国际组织在华机构代表,分别分享了壹基金的抗疫行动阶段性评估报告、残障和教育领域的评估案例、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项目与评估经验、以及养育未来项目的影响评估案例。这些评估案例展示了多元的评估方法、专业的评估视角、良好的评估结果应用,为促进行业的交流学习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次公益行业评估大会引发了行业对于评估的关注,除了与会现场的一百名嘉宾,线上直播上、下午场分别收获了9.8万和8.8万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