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衔接慈善法|个人捐赠公益慈善事业或将免缴个税2018-09-03
-
重要消息|邀您一起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ず屠Ь扯U希?/div>2018-09-03聚焦99 |99筹款神器,了解一下?2018-08-24汇爱95 |95公益周要来了,你愿意加入这次爱心之旅吗?2018-08-24征求意见 |《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2018-08-16聚焦99 |如何让你的项目在今年99公益日上脱颖而出?2018-08-16公益慈善报|看第六届中国慈展会如何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2018-08-14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希文)第六届中国慈展会将于9月20日至22日在深圳举办。8月7日,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简称“慈展会”)广东省筹备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嵋橐螅飨喙氐ノ灰险婀岢孤涫迪敖叫率贝泄厣缁嶂饕逅枷胩乇鹗窍敖阶苁榧峭哑豆ゼ嶂匾铰运枷?,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发挥慈展会作为中国慈善第一展、唯一的国家级扶贫展示与对接平台的作用,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广东故事”。 据组委会办公室介绍,第六届“慈展会”的展区面积约37500平方米。组委会将联合人民日报社打造“大国攻坚 决胜2020精准扶贫论坛暨2018国际公益峰会”。截至目前,官网申报注册的机构和项目已达1109个,在北京、上海、香港等枢纽城市和凉山等深度贫困地区开展26场宣讲推介活动,已向300余家社会组织和164家企业发出了定向邀约。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慈展会”在过去的5年里,累计对接项目2185个,对接金额达324.53亿元。 与往届相比,今年的第六届慈展会将呈现出新的亮点:将成为扶贫项目与慈善资源的精准对接平台、慈善文化的交流传播平台;重点展示社会扶贫领域具有创新性、可复制性和示范带动效应的优秀项目,系统展现我国扶贫领域的最新业态和成就,以期对新时期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本届慈展会还将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需求,专设“深度贫困地区项目推介专区”。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认捐、项目服务和责任消费等方式,引导社会慈善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全面带动专业人才、先进技术、项目服务和社会资金等资源与深度贫困地区扶贫项目的对接与合作。 筹备工作会议上,慈展会组委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深圳市副市长黄敏介绍了前五届慈展会举办情况和第六届慈展会特色亮点、筹备进展,传达了第六届慈展会组委会会议精神?;泼舯硎?,深圳将全面推动招展布展工作、精准推进资源对接工作、突出强化展会宣传工作、切实做好展会保障工作,努力办出一届更高格局、更高水平、更加精彩的公益慈善盛会,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时代的深圳贡献。 会议研究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有关单位职责分工方案》,并将下发广东省《省民政厅、省扶贫办、省国资委、省工商联关于组织参加第六届中国慈展会的通知》。与会各有关单位表示,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以赴办好第六届慈展会。 黄宁生充分肯定了过往5届慈展会举办以来的总体成效以及第六届慈展会各项筹备工作?;颇康?,广东省委省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各有关单位要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倒排工期,落实任务清单,明确专人专办,建立日常联络和运行机制。展会要在精准、专业、做实上下功夫。展会要紧紧围绕“聚焦精准扶贫,共创美好生活”主题,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广东故事”,充分展示广东在改革开放40年和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更好地发挥广东“两个重要窗口”的作用。慈善公益报|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2018-08-14《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经2018年7月27日民政部部务会议通过,民政部部长黄树贤于2018年8月6日签发部令(第61号),予以公布,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规范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行为,?;ぞ柙?、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慈善组织应当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信息公开应当真实、完整、及时。 慈善组织应当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和责任。 慈善组织应当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不得以新闻发布、广告推广等形式代替应当履行的信息公开义务。 第三条 慈善组织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在民政部门提供的统一的信息平台(以下简称统一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下列信息: (一)本办法规定的基本信息; (二)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 (三)公开募捐情况; (四)慈善项目有关情况; (五)慈善信托有关情况; (六)重大资产变动及投资、重大交换交易及资金往来、关联交易行为等情况; (七)法律法规要求公开的其他信息。 第四条 慈善组织应当自下列基本信息形成之日起30日内,在统一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 (一)经民政部门核准的章程; (二)决策、执行、监督机构成员信息; (三)下设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专项基金和其他机构的名称、设立时间、存续情况、业务范围或者主要职能; (四)发起人、主要捐赠人、管理人员、被投资方以及与慈善组织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关系的个人或者组织(以下简称重要关联方); (五)本组织的联系人、联系方式,以本组织名义开通的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或者移动客户端等网络平台; (六)本组织的信息公开制度、项目管理制度、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 基本信息中属于慈善组织登记事项的,由民政部门予以公开,慈善组织可以免予公开。 慈善组织可以将基本信息制作纸质文本置于本组织的住所,方便社会公众查阅、复制。 第五条 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公开的基本信息还包括: (一)按年度公开在本组织领取报酬从高到低排序前五位人员的报酬金额; (二)本组织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招待费用、差旅费用的标准。 第六条 慈善组织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将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在统一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需经审计。 年度工作报告的具体内容和基本格式由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七条 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应当在募捐活动现场或者募捐活动载体的显著位置,公布组织名称、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备案的募捐方案、联系方式、募捐信息查询方法等,并在统一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慈善组织与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开展公开募捐的,还应当公开合作方的有关信息。 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发布募捐信息。 第八条 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应当在公开募捐活动结束后三个月内在统一信息平台公开下列信息: (一)募得款物情况; (二)已经使用的募得款物的用途,包括用于慈善项目和其他用途的支出情况; (三)尚未使用的募得款物的使用计划。 公开募捐周期超过六个月的,至少每三个月公开一次前款第(一)、第(二)项所规定的信息。 第九条 慈善组织在设立慈善项目时,应当在统一信息平台公开该慈善项目的名称和内容,慈善项目结束的,应当公开有关情况。 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为慈善项目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还应当公开相关募捐活动的名称。 慈善项目由慈善信托支持的,还应当公开相关慈善信托的名称。 第十条 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在慈善项目终止后三个月内,在统一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慈善项目实施情况,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实施地域、受益人群、来自公开募捐和其他来源的收入、项目的支出情况,项目终止后有剩余财产的还应当公开剩余财产的处理情况。 项目实施周期超过六个月的,至少每三个月公开一次项目实施情况。 第十一条 慈善组织担任慈善信托受托人的,应当每年至少一次将信托事务处理情况及财务状况在统一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 第十二条 慈善组织发生下列情形后30日内,应当在统一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具体内容和金额: (一)重大资产变动; (二)重大投资; (三)重大交易及资金往来。 前款中规定的重大资产变动、重大投资、重大交易及资金往来的具体标准,由慈善组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在本组织章程或者财务资产管理制度中规定。 第十三条 慈善组织在下列关联交易等行为发生后30日内,应当在统一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具体内容和金额: (一)接受重要关联方捐赠; (二)对重要关联方进行资助; (三)与重要关联方共同投资; (四)委托重要关联方开展投资活动; (五)与重要关联方发生交易; (六)与重要关联方发生资金往来。 第十四条 慈善组织应当在统一信息平台为每年的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每个公开募捐活动和慈善项目建立相对独立的信息条目。 慈善组织需要对统一信息平台的信息进行更正的,应当在统一信息平台填写并公布更正说明,有独立信息条目的在相应信息条目下予以公布?;拘畔⒎⑸涓模壬谱橹Φ痹诒涓?0日内在统一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慈善组织开展定向募捐的,应当及时向捐赠人告知募捐情况、捐赠款物管理使用情况。捐赠人要求将捐赠款物管理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开的,慈善组织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六条 慈善组织应当向受益人告知其资助标准、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等信息。 鼓励慈善组织向社会公开前款规定的信息。 第十七条 慈善组织招募志愿者参与慈善服务,应当公示与慈善服务有关的全部信息,以及在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第十八条 慈善组织对外公开有关机关登记、核准、备案的事项时,应当与有关机关的信息一致。 慈善组织公布的信息相互之间应当一致。 慈善组织在其他渠道公布的信息,应当与其在统一信息平台上公布的信息一致。 第十九条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以及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同意公开的姓名、名称、住所、通讯方式等信息,不得公开。 第二十条 慈善组织不及时公开应当公开的事项或者公开的事项不真实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民政部门投诉、举报。 第二十一条 民政部门可以要求慈善组织就信息公开的相关事项作出说明,必要时可以进行约谈,并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二条 慈善组织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民政部门可以责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三条 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的,民政部门依据《慈善法》第九十九条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一)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泄露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个人隐私以及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同意公开的姓名、名称、住所、通讯方式等信息的。 第二十四条 慈善组织在信息公开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规定的,民政部门应当进行记录,并将相关情况通报有关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第二十五条 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责令改正;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